3月28日,2024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战略性与政策性重大招标课题“人口变化趋势下江苏师资配置与培养培训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会在360直播,直播吧顺利召开。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张卫星、省教科院副院长张晓东、南京晓庄学院副校长赵向军、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董林伟出席活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黄斌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李军,南京师范大学魏善春教授,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田家英等专家应邀担任课题开题评议专家,课题负责人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张济洲教授及课题组核心成员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张济洲代表课题组从研究背景、目标与内容、重点难点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详细汇报课题内容结构。专家组认为课题研究选题紧扣江苏省学龄人口变化与师资配置机制机理,关切教育强省背景下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究方案科学,学术积累较为丰厚,一致同意开题,希望课题组把握师资配置与培养培训质量提升的核心,进一步梳理国内外先进经验,紧扣师资供给侧改革的“质量-效率-公平”三角张力,为全国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江苏方案。
张晓东在专家评议环节提出四点关键建议:首先强调实证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指出必须建立在对教师培养培训现状的精准调研之上,否则任何优化方案都将沦为空中楼阁。其次基于当前研究进展,建议课题组建立常态化校际协作机制,有效避免重复研究,真正实现“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针对基础教育师资配置难题,他指出当前城乡、区域间的结构性差异需要构建“省级统筹规划与市级精准施策”的双向机制——省级层面建立师资流动的标准化框架,市级层面则要结合地域特征进行差异化设计,确保政策既具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谈及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他提出要立足中国教育发展中的真问题,通过关键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
张卫星在总结中提出“三个强化”实施路径,为课题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一是要强化领导,他强调校领导班子要构建“一把手”负责制,通过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完善过程督导机制等举措,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资源配置到位。二是要强化应用,张卫星提出要重点处理好三组关系: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的关系、学段与学科的关系、省级与市级层面的关系。特别在师资配置领域,建议建立“省域统筹+校际联动”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形成可复制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三是要强化协同,他强调成果转化要注重时效性,集中力量提炼可操作的实践策略。
课题组表示,将充分吸收专家建议,进一步优化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力争形成“高质量、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为江苏基础教育师资配置与培养培训质量提升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案,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现场
活动合影
供稿:教师教育学院
撰稿:于涛、赵慧
编辑:杜霞
审核:张济洲、王会亭
终审:庄晓华